越南富士康鸿海富弘(精密)有限公司
发布时间:2025-07-29 浏览:次
对于富士康精密半导体行业 20 吨 / 天含镍废水零排放系统,需结合半导体废水 “高纯度回用”“重金属严格管控”“零外排” 的核心需求,设计针对性处理工艺。该类废水的核心特征为:含镍离子(浓度通常为 10-100mg/L)、可能伴随少量有机物(如光刻胶残留)、酸碱物质(pH 波动)及其他微量重金属(如铜、锌),需实现水完全回用和固废安全处置。
整体遵循 “预处理→深度净化→浓缩减量→固化处置” 的零排放逻辑,结合半导体行业对水质的高要求(回用水质需接近纯水),具体工艺路线为:
预处理除杂→化学沉淀 + 深度吸附除镍→膜法净化回用→浓水浓缩→残液 / 污泥固化
目的:消除大颗粒杂质对后续设备的堵塞风险,稳定水质水量,为后续处理创造条件。
- 格栅 / 筛网:拦截废水中的塑料碎屑、金属颗粒等大悬浮物(粒径 > 1mm),材质选用 316L 不锈钢(耐酸碱腐蚀)。
- 调节池:采用耐腐蚀材质(如 FRP),内置搅拌器和 pH、液位传感器,调节废水 pH 至 6-8(减少后续药剂消耗),同时均衡水量(避免瞬时冲击)。
目的:通过化学反应将大部分镍离子转化为沉淀分离,降低后续深度处理负荷。
- 反应池:分三段式设计(混合→反应→絮凝):
- 第一段加碱(如 NaOH)调节 pH 至 9.0-9.5(镍离子在该 pH 下生成 Ni (OH)₂沉淀,溶度积 Ksp=2.0×10⁻¹⁵,沉淀效率最高);
- 第二段加重金属捕捉剂(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),强化镍离子螯合(针对络合态镍,如与 EDTA 结合的镍);
- 第三段加絮凝剂(PAC)和助凝剂(PAM),促进微小沉淀聚集成大絮体。
- 沉淀池 / 气浮池:采用斜管沉淀池(占地面积小)或浅层气浮池,分离沉淀污泥(含镍污泥含水率约 98%),上清液进入下一步处理。
目的:去除残留镍离子(降至 < 0.05mg/L)及微量有机物,满足回用前的水质要求。
- 精密过滤:采用保安过滤器(滤芯孔径 5μm),去除沉淀池上清液中未沉降的微小絮体,保护后续膜设备。
- 螯合树脂吸附:选用含肟基 / 氨基的特种螯合树脂(对 Ni²+ 选择性吸附系数 > 10⁴),深度吸附残留镍离子,出水镍浓度可降至 0.01mg/L 以下。树脂饱和后用 5-8% 盐酸再生,再生液返回化学沉淀环节循环处理。
- 高级氧化(可选):若废水中含少量有机物(如 COD>50mg/L),增设 Fenton 氧化或臭氧氧化单元,分解有机物(避免膜污染),COD 可降至 < 30mg/L。
目的:进一步脱盐、去离子,使产水达到半导体行业回用标准(如电阻率 > 10MΩ・cm)。
- 超滤(UF):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(截留分子量 10000Da),去除胶体、细菌、残留有机物,产水 SDI(污染指数)<3,为后续反渗透(RO)提供合格进水。
- 反渗透(RO):采用低压高脱盐率 RO 膜(脱盐率 > 99.5%),去除水中的离子(如 Na⁺、Cl⁻)和微量污染物,产水电阻率可达 1-5MΩ・cm,直接回用至车间清洗工序(如晶圆初洗)。
目的:对 RO 浓水(含高浓度盐和少量镍)进一步浓缩,减少后续处置量。
- 高压反渗透(HPRO):针对 RO 浓水(TDS 约 5000-10000mg/L),采用耐高压 RO 膜(操作压力 30-50bar),进一步浓缩至 TDS 20000-30000mg/L,产水返回 UF 前端循环处理。
- 机械式蒸汽再压缩(MVR)蒸发:HPRO 浓水进入 MVR 蒸发器,通过蒸汽循环加热使水分蒸发(蒸馏水回用),浓缩至固含量 20-30% 的残液(主要含盐和镍),实现体积缩减 80% 以上(20 吨 / 天废水最终浓缩至约 4 吨 / 天残液)。

目的:将含镍污泥和蒸发残液稳定化,防止重金属泄漏。
- 污泥脱水:化学沉淀产生的污泥经板框压滤机脱水(含水率降至 60-70%)。
- 固化处理:脱水污泥与 MVR 残液混合,加入水泥 + 螯合剂(如磷酸镁)固化,形成抗压强度 > 3MPa 的固化体,检测重金属浸出浓度(GB 5085.3-2007)达标后,送危废填埋场处置。
结合富士康精密制造需求,配备在线监测与自动化控制:
- 实时监测:pH、镍浓度(在线离子计)、COD、TDS、流量等参数;
- 自动调节:药剂添加量(如碱、螯合剂)、膜清洗时机、MVR 蒸发温度等;
- 远程运维:通过 PLC 系统实现故障预警、数据追溯,确保连续稳定运行。